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袁氏粮油加工厂在哪里呀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袁氏粮油加工厂在哪里呀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曹操讨伐庇护袁氏兄弟的乌桓,自邺城至燕山柳城,曹操如何解决军粮供应问题?
曹操讨伐乌桓是在建安十二年(公元207年)二月,当时很多部下想不明白反对,但曹操执意要对乌桓用兵,事后证明了曹操确实高瞻远瞩,但是曹操要想进军的话,必须要解决后勤补给的问题,因为在那时候任何一场战争的后勤补给都并非易事,要知道那时是没有公路的。且从河北到柳城之间,只有山中的小路,还要穿过长城,这条路线平时商人小贩,走起来都比较困难,若要用小路输送军粮,那更是不可想象了。
怎么办呢?当时曹操接受了董昭的建议,用水道运粮,于是开挖了两条渠,一条叫做平虏渠,这条渠是从呼拖河到弧水;另一条渠叫泉州渠,这条是从坻河到潞河,这个泉州而是位于今武清县南的汉朝的泉州,潞河是今天的白河,因汉朝的潞县而得名,潞县在河北通县之东,也就是说平虏渠在今日沧县之北;泉州渠在宝泃县东南。
一切准备妥当后,曹操领军出征,兵至无终县因大雨无法继续行军,此地有名士田畴,本是隐士,率家人移居在山地里避乱。但他内心保土守疆抵御外侮之心甚强,之前朝廷让他做官不去,这次主动为曹军引路,他对曹操说:“幽州之沿海道路地势甚低,每值秋夏雨季,必积水而成泽国,浅不通车马,深不载舟船,为难久矣。不如北上取道平岗,出卢龙塞,越白檀之险,可达柳城;此道自本朝初建武年间以来,年久失修,陷坏断绝,荒废二百载矣,然尚有有小径可行。如此出空虚之地,掩其不备,蹋顿可一战而擒也。”领曹军走了一条叫做“卢龙道”的小路,由蓟县之东,穿过喜峰口经喀喇沁左旗,直抵柳城之西。
之后,曹军于八月在白狼山,与蹋顿遭遇战获胜,杀掉了蹋顿,收降了二十几万人,袁熙、袁尚与苏仆延,逃往辽东***孙康,而乌桓则消失在历史中了。
曹操在征伐乌丸时确实是发生了粮草问题,但我们所说的粮草问题并不是战争期间的时候,而是胜利后班师时发生了问题。无论是战前准备,还是战时战术的调整,曹操都将粮草问题解决的很好。
战前准备阶段,曹操听从董昭建议,开凿平虏渠和泉州渠,将滹沱河、泒水、沟河、潞河、滦河五条河流,从河北饶阳到乐亭联系起来,作为运粮的通道。由于征讨期间,河运是非常畅通的,所以曹操由此五河联运,军粮补给没有什么问题。
而在战术选择上,郭嘉向曹操议要在“胡恃其远,必不设备”的情况下,“卒然击之”。当曹操进军到易县时,郭嘉再次提醒他兵贵神速,千里袭人,应该要“留辎重,轻兵兼道以出”。曹操也接纳了这个战术思想,而后来有一个人在此战术思想下发挥了很大的作用。此人便是曹操在战前特意招来当的地名仕田畴。
建安十二年的夏天,暴雨导致道路泞滞不通,乌丸又占据了要道,前进无路。于是曹操听从田畴的意见,从卢龙口,过白檀、平冈,直扑乌丸蹋顿所在地柳城,杀了个蹋顿、袁尚措手不及,此役蹋顿被张辽斩杀,袁尚、袁熙逃往辽东后,也被公孙康斩首。 这是一场闪击战,可以说节省了不少的粮草。如果按部就班的打持久战的话,想必曹操的粮草会面临一个大问题,那就是河道结冰,水路粮道不通。这个问题也很快就让曹操吃到了苦头。
此战从五月打到十月,在凯旋途中天寒且旱,杀马数千为粮、掘地三十余丈取水。面对如此艰难的情况,曹操曾写诗道“孟冬十月,北风徘徊,天气肃清,繁霜霏霏,乡土不同,河朔隆寒”,因为河水上冻结冰,舟船难行,地面也形成冻土,粮食补给非常困难,战士们只得杀马充饥。
但此战的意义相当重大,“胡汉降者二十余万”,其中享有“天下名骑”之美誉的三郡乌丸为曹操后来的征伐提供了极大的帮助。曹操回到易县后,代郡、上郡的乌丸势力依附更为亲密,幽州、并州的乌丸人移居内地,更加壮大了曹操势力的人口。其后乌丸也有叛乱,但由曹操儿子曹彰平定后,震慑了鲜卑少数民族,魏国北境得以长久安稳。
根据《曹瞒传》的记载,曹操亲自带军从邺至柳城这一二百里路上,军队缺食少水。“杀马数千匹也为粮,凿地入三十余丈乃得水。”
平定了乌桓之后,曹操重赏了之前劝谏他不要出师的人,曹操说这次征乌桓实在是一次险胜,你们看得远!
被曹操光脚相迎的许攸,之后为何又被曹操杀了?
许攸,字子远。他曾经在年轻的时候,就和袁绍、曹操的关系很好。后来许攸投奔袁绍,成为了袁绍账下的一个谋士。东汉末年,时局变化很快,后来袁绍和曹操关系交恶而有了官渡之战。
当时袁绍的实力是远大于曹操的实力,许攸作为袁绍的谋士,于是就给袁绍献计,许攸的计策是先克许都后擒拿曹操,但袁绍却要先擒住曹操,所以袁绍就不***用许攸的计策。
而那时刚好许攸的家人触犯法纪而被抓,许攸知道后,于是就投向了曹操。因为许攸曾和曹操的关系不错,所以曹操是知道许攸的才能的,同时许攸原本是袁绍账下谋士,那许攸就知道很多袁绍军营的虚实。
故而当曹操知道许攸来投时,曹操非常高兴、激动,可谓是赤足而迎。之后许攸就为曹操献计,为曹操订下偷袭袁绍屯粮之地乌巢的计策。粮草是战争中取胜重要的因素之一,袁绍军粮草一旦被袭,那就是给袁绍带来很大的危机。
曹操听许攸的计策后,非常高兴并且施行。最终袁绍因为乌巢的被袭,从而袁绍大败。许攸在官渡之战中,对于曹操能取胜打败袁绍,可谓是功劳很大。但是后来许攸还是被杀了。
那曾被曹操赤脚相迎的许攸,之后为何又被杀了呢?
许攸之所以被杀,是和立下大功有关的,因为许攸觉得自己功劳大,所以就恃功而傲,如此许攸的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。
因为袁绍大败后,曹操后来又占领冀州,而许攸觉得自己功劳高,所以就对曹操颇为轻慢,当时曹操的身份非常尊贵,但是许攸却经常不分场合的叫曹操的小名。并且还说过,没有他许攸,曹操是得不到冀州的。曹操虽然表面上不生气,但是心中却对许攸颇为不满。后来又有人告发许攸,最终许攸被抓后而被杀。
他是曹操的发小,两人曾一起喝酒、吹牛,偷看小寡妇洗澡,是发小,更是好基友。他曾跟着曹操的对头混过江湖,还出主意坑曹操,但后来他又迷途知返,跟着曹操混。对此,曹操喜出望外,光着脚去迎接着,他也不负众望,帮着曹操建立了不朽的功业。然而,最后曹操却将其杀死,难道是兔死狗烹,还是有其它更深层的原因呢?今天,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历史的真相。
他就是许攸,今河南南阳人,年轻时,他与袁绍和曹操都是好友。这个许攸年轻时,也是一个热血青年,曾与人密谋废黜汉灵帝,匡扶汉室,还劝说曹操与他一起行事,但被曹操拒绝,最后事情败露,许攸逃亡在外。后来,袁绍在冀州创业成功,逃亡的许攸就去投奔了袁绍,成为手下的重要谋士。
随后,在袁绍和曹操两位大佬争霸的官渡之战中,许攸先是为袁绍出谋,建议他派兵偷袭曹操大后方许都,奉迎汉献帝乘机讨伐曹操。这么好的计策,但是并没有被袁绍***纳。不久之后,许攸的家人在邺城犯事被袁绍手下的另一个谋士审配抓入监狱。许攸知道后大怒,连夜就弃袁绍而去,投奔了曹操。曹操听到许攸到来的消息,直接光着脚,去营外迎接,曹操此举也成为帝王爱才的一个典范。
随后,两人寒暄了一阵,才奔入主题,许攸指出了曹操缺粮、急需速战速决的软肋,并给曹操献上了火烧乌巢的妙计,一举扭转了曹操在官渡之战中的劣势,大破袁绍军,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。紧接着,许攸又献计决漳河之水,占领冀州。总之,许攸在曹操和袁绍的决战中居功甚伟。按理说,曹操论功行赏,应该给予许攸丰厚的奖赏才对。然而,曹操最后却选择杀死了许攸。那么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,难道是“兔死狗烹”吗?
在《三国演义》中是因为许攸出言不逊,被曹操的忠实保镖许褚这个二货,一怒之下杀死。事后,曹操还******惺惺地责怪许褚。实则,历史上许攸完全就是曹操下令杀死的。在曹操占领邺城后,许攸自恃功高,就变得飘飘然了,屡次轻慢曹操,每次出席活动,不分场合,就直呼曹操的小名,还口口声声说如果不是自己,曹操是不可能取得冀州的。曹操听了虽然心里不爽,但表面上呵呵一笑。但这个许攸不知深浅,还不停地如此这样,最后超出了曹操的忍耐底线,他有一次出邺城东门,对左右说:“这家人没有我,进不得此门。”有人向曹操告发,于是乎曹操将许攸给抓了起来,最后将其杀死。
历史上许攸之死,不是“兔死狗烹”,而是许攸情商太低,自己作死。曹操一代奸雄,既有礼贤下士,宽容大度的一面,但也有暴虐性忌、多疑的一面。亏许攸还是曹操的发小,至死还弄不明白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?这个许攸是典型的高智商低情商,在他的意识中曹操还是他一起可以肆意开玩笑的发小,但是此时的曹操已经是一个公司的大老板,他需要在公司树立自己的权威,然而许攸这个大傻子却一而再的挑战他的权威,这让曹操的脸怎么放呢?为了维护公司的稳定,曹操必须要杀死许攸这个异类。于是乎,许攸就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。
总之,许攸之死就是忘记了君臣之礼,太把自己当回事了,也太不把曹操当回事了,死有余辜,咎由自取!各位,你们说呢?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袁氏粮油加工厂在哪里呀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袁氏粮油加工厂在哪里呀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