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和县昌胜粮油加工厂电话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和县昌胜粮油加工厂电话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贾诩跟曹操有杀子之仇,为何还能在曹营平步青云?
第一,贾诩这人确实很有本事且懂进退,挑动李傕、郭汜反上长安、又间接导致李、郭二人在长安城外自相残杀,却又能安全而去。跟着张绣时,面对强大的曹操,经过一番谋划以弱胜强,打了曹操一个措手不急。这一战曹操长子曹昂与典韦、曹安民一同战死于宛城,这就是杀子之仇。后又神奇地看出袁绍不是曹操的对手,带着张绣安全地跳槽到曹操麾下。在曹操麾下贾诩又多次为曹操出谋划策,在曹操战胜袁绍、马超等问题中,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,但总体上属于非常低调的,因为他知道曹操的猜忌之心,也知道自己的过去并不光彩且与曹操还有杀子之仇,所以一直韬光养晦,轻易不发一言。晚年的贾诩尤其乖觉无比,他闭门不出,谢绝交游;为了杜绝他人猜疑,他处理儿女婚嫁之事,也力避攀附名门。虽然如此,在曹操立太子的过程中,在曹丕与曹植兄弟争权的过程中,站在曹丕一边的贾诩,仍以自己四两拨千斤的谋略,起到了重要作用。当时为五官中郎将的曹丕向贾诩请教太子争宠术时,贾诩的回答竟是那样地冠冕堂皇,霁月光风:"愿将军恢崇德度,躬素士之养,朝夕孜孜,不违子道,如此而已。"奇怪的是,就这么一番貌似不切实际的大话,竟使得曹丕从此幡然改悟,自我砥砺,终于赢得了曹操的好感。此前曹操也曾特意屏退众人,向贾诩请教立太子一事。贾诩面露难色,故意不答。"先生为什么知而不言?"曹操再问,"不,我只是突然想起了两个人。""谁?""袁绍和刘表,"贾诩答道。曹操哈哈大笑,轻拍着贾诩的肩膀:"先生不仅谋略过人,也特别善于处理他人父子关系。"贾诩貌似漫不经心的回答,对曹魏***的最终确立,也许竟起到了决定性的促进作用。众所周知,袁绍、刘表正因为没有妥善处理好继承权问题,死后遂使得兄弟阋墙。贾诩示曹操以前车之鉴,终于使曹操决下心来,立曹丕为太子。在魏文帝曹丕当政之时,功劳盖世的贾诩被委以太尉重任。然而贾诩老矣,他只仿佛一个大隐隐于朝的隐士,依旧过着恬淡的生活,最终是以一副德高望重的神情,安然去世,享年七十七岁。依照当时"人过五十不称夭"、"人生七十古来稀"的标准,贾诩真可谓寿比南山。
第二,曹操这人爱才惜才,在对待人才方面确实比较宽宏大量。在创业之初能用度外之人,即对有用的人才做到不记前嫌,即使是仇敌也不念旧恶,不加报复,表现了一个政治家的博大胸怀和恢弘大度。曹操主张“唯才是举”,不拘一格降人才。著名的《八月令》竟然明确地提出要起用那些“负污辱之名、见笑之行,或不仁不孝,而有治国用兵之术”的人才,而贾诩就是一个人才,曹操甚至连杀死自己儿子的直接祸首张绣都能接纳,更何况区区贾诩呢。
在曹操和张秀;打仗时,贾诩是张秀的谋士给其主公张秀献计,才致曹操的长子侄儿死亡。后来张秀投降了曹操,贾诩成因为曹操的谋士肯定会为其主献出好的计策。说明曹操看贾诩不仅是人材,而且对自己主公忠诚,才使贾诩平步青云。
贾诩来到曹营,并非立即平步青云,而是经历了自保、立足和平步青云3个过程,每一阶段其实都不容易,而贾诩以他高超的智慧做到了。
官渡之战前夕曹操和袁绍都四处争取支持者,在南阳郡一带很有实力的张绣自然成为他们竞相拉拢的目标。
由于与曹操有之前的血仇,张绣认为只能站在袁绍一边,而贾诩力主投降曹操,这让张绣吃惊:“袁绍强大、曹操弱小,我们又与曹操互为敌人,怎么能归顺他呢?”
贾诩说出3条理由:一是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,他才代表正统;二是袁绍强大、我们弱小,在这种情况下归顺他,必然不会重视我们,曹操弱小,得到我们必须欣喜;三是有霸王之志的人肯定会把个人恩怨放在一边,而让普天之下都知道他的宽容。
张绣认为有道理,决定投降曹操。这3条理由都是对的,所以能说服张绣做出大胆的决定,但这仍然是冒险,因为曹操只有如贾诩分析的那样,是一个胸怀远大志向、把个人恩怨抛在脑后的人,这项决定才不会后悔。
但还有一条贾诩没说破,那就是当时的形势,即便曹操心胸狭窄,他也不得不考虑天下人的看法,关键时刻立了大功的人仍不落好的话,曹操的信誉就没了。
况且实力决定一切,这个时候的曹操也的确太需要张绣这支力量了,洞悉了这些,贾诩其实早已成竹在胸。
曹操见到贾诩,立即上前拉住他的手,对他说:“是先生您让我在天下人面前增添了信誉呀!”
贾诩来到曹操身边后,充分发挥他的特长,多次向曹操献上奇策,立下不少大功。
在潼关之战中,曹操面对劲敌马超、韩遂,感到硬打风险很大,损失也会不小,就问贾诩该怎么办,贾诩只说了4个字:“离之而已。”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和县昌胜粮油加工厂电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和县昌胜粮油加工厂电话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